“今晚電商全網銷售額突破600萬元,抖音和快手銷售額突破500萬元,單量突破二十萬單!感謝大家的支持,小伙伴們繼續加油努力……”近日,貴州省思南縣三道水鄉周寨村黨支部書記、貴州佳里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誠的這條朋友圈迎來了眾多點贊,也讓這個大山深處種紅薯能成“超億元村”的小山村走入更多人的視線。
盛夏時節,行走在周寨村,映入眼簾的是既干凈整潔又綠樹成蔭的村道,清澈見底的河溝,生機盎然的田野,儼然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新畫卷。在貴州佳里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淀粉生產線、粉絲粉條生產線、包裝生產線一片忙碌,50多名工人有序地裝料、封袋、裝箱。
“每天生產4萬件酸辣粉,但每天各大電商平臺以及直播間銷售5萬件以上,供不應求。”張誠告訴記者,去年村里生產的酸辣粉還賣到了美國和加拿大。
依托高標準紅薯粉加工企業和當地山地特色紅薯產業,周寨村采取“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發展模式,村集體將產業資金、閑置資產“量化打包”入股公司,帶動該村及周邊上萬農戶參與紅薯種植,同時帶動了就業。
譚小玲是思南縣紅薯種植大戶,2023年她種了500多畝紅薯,收入30多萬元。嘗到種植紅薯“甜頭”的她,今年把紅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200畝。“90后”返鄉青年張著東,回到村里的紅薯粉加工廠上班已有5年,擔任車間主任的他每月平均工資有5000元,此外還有五險一金和年終獎。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仁懷市茅臺鎮椿樹村采取“支部牽頭、群眾參與、公司經營”的發展模式,發揮當地醬香型白酒產業優勢,由村集體和村民共同集資400萬元,成立黔椿立民制曲有限公司,從事醬香白酒輔料曲藥的生產銷售,公司年銷售曲藥1200噸,產值達到720萬元,解決就業崗位14個,村級集體經濟積累40萬元,群眾累計分紅204.6萬元。
在貴陽市烏當區下壩鎮谷庚村,為改變集體經濟組織“小散弱”的發展困境,當地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研究考察、走訪調研、交流座談等方式,明確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如今,櫻桃林下,一個個現代化的標準雞舍掩映林間,1000羽毛色鮮艷、體態勻稱的“跑山雞”悠閑地在果樹下曬太陽、覓食……林下養殖已經成為帶動當地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的重要支撐。
依托優美的自然風光、厚重的紅色文化、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和傳統村落等資源,近年來,貴州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不僅為當地農民群眾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收入,更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展。
畢節市百里杜鵑管理區普底鄉潁川村依托景區自然風光,發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干農家活、品農家樂”為主題的鄉村旅游,通過組建“旅游聯盟”,推動村內27戶農家樂、民宿抱團發展、規范經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旅游從業人員達2000余人,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旅游年綜合收入8000萬元以上。
江口縣太平鎮云舍村依托當地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土家民族特色村寨等資源優勢,全面盤活閑置資源,整合3畝閑置魚塘和10畝閑置土地,分別出租給云舍景區運營服務公司和星空民宿酒店公司,建設水上娛樂設施和特色民宿,實現集體經濟年增收15萬元。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在貴州很多地方,當地通過搭建村級勞務公司平臺幫助農民就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方式。
銅仁市圍繞基層基礎“強雙基”,堅持排隊抓尾,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141個,通過農村綜合改革“萬人培訓”計劃、村干部學歷技能千人培育行動和村黨組織書記赴廣東東莞跟崗學習“百人計劃”,為鄉村建設選育好“領頭雁”。同時制定“1+6”鄉土人才評價辦法,制定評價標準,培養“土專家”“田秀才”等近5000人。
為構建更加立體的鄉村人才體系,最大限度以人才引領助力鄉村振興,貴陽市白云區積極建強返鄉就業創業人才隊伍,為鄉村產業帶來源頭活水。
據了解,白云區自開始資助幫助返鄉創業人才以來,已幫扶1495人,評選出了5名返鄉創業之星,給予返鄉創業人才創業補貼、獎勵資金等支持478萬元。
“現在白云發展得越來越好了,在沙文鎮開農家樂、賣豬蹄,來吃的人很多,還能照顧到家里的老人小孩。”白云區沙文鎮四方坡村村民許玉林之前在廣西百色做水產生意,看到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主動回鄉創業。
一片片特色產業開花結果,一條條產業發展惠民路讓農民鼓起“錢袋子”,助推形成產業振興、村集體增收、農民獲利的良性發展格局,也讓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