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世旺收,轉張應倉。”
“檀世旺收,轉陳井錄。”
“檀世旺收,轉王臘榮。”
……
京東快遞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營業部快遞員檀世旺,總能見到這種寄給他自己的“特殊快遞”。
在外打工的村民們描述不好自己家房屋的確切地址,他們便將郵件直接郵寄給檀世旺。他們明白,也放心,檀世旺一定會幫他們準確找到收件人。
能被鄉親們當作指定的“公共收件人”,檀世旺收到的不只是郵件,更是來自鄉親們的沉甸甸暖融融的信任。
揣在口袋里的“特殊備忘錄”
送貨上門如今已普遍,但在交通不便的池州市石臺縣山區,要想把快遞準確送到收件人手里,卻并不容易。
“有些小路手機導航也找不到,有些人家需要步行走上好長一段路,有些房子沒有門牌號……”一開始,檀世旺總為找不到收件人發愁。
山路崎嶇,村莊散落,只能靠一步步走、一家家問。每找到一處,檀世旺便在手機通訊錄里做好備注。
“村口第六戶”“銀色鐵門”“門口銀杏樹”“瓷磚一樓左手”……這些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的備注,“點亮了”他送貨的地圖。
跑得久了,一些備注便有了“升級版”。“家有老父提醒吃藥”“給小平房附近老大帶菜”“房屋漏雨”……這些看似與送快遞無關的事情,檀世旺也一一記下。
檀世旺總說是因為自己記性不好,才用這樣的“笨辦法”。實際上,他要記住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地址,更是一份份牽掛。
“對我來說都是舉手之勞的事情,老人干啥都不方便,能幫一把就幫一把。”房前屋后,門里門外,村民的任何需要,檀世旺總是有呼就應、樂于幫忙。
山上的幾位老人腿腳不便,理發成了難事,送快遞時他便帶上剪子、剃須刀,幫老人理發。河邊的老人一個人住,屋子有點漏雨,他就爬上房頂補換新瓦。一位孤寡老人毛衣脫線,一只袖子都快沒了,他就自己掏錢,給老人送去一件新毛衣……
一回生、二回熟,日復一日,檀世旺與村民們之間的情感逐漸加深。“幾天不見互相都念著,村民期盼著我,我也想見到他們。”檀世旺說。
山連著山,村隔著村。山水之間,檀世旺的快遞車跑得穩而快。
每當檀世旺的快遞車一進村莊,孩子們聽到鳴笛聲,便笑著嚷著迎面跑來,老人們也早早站在門口等待。檀世旺說這就是他最高興的時候,“感到自己成為連接山里山外兩邊親人的紐帶”。
一天收到300多件“寄給自己的快遞”
石臺縣地處皖南山區西部,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
最開始,外面的快遞只能送達縣城,村民們要到縣城指定的快遞站點自己取郵件。有一次,一位村民來縣城取快遞,在大街上差點被車撞倒。檀世旺后來得知,那人視力有些問題,出行多有不便,因此他決定以后送貨上門。
就這樣,大家逐漸都知道有個下鄉送快遞的“檀師傅”。
當時,鄉下不少年輕人外出務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當地的鄉鎮離縣城普遍較遠,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們取個快遞很費勁。有些客戶就直接將收件人寫成檀世旺,拜托他將快遞送到家人手中。
漸漸地,檀世旺成了鄉親們的“指定收件人”。最忙的時候,他一天會收到300多件寄給自己的快遞。他說:“村民有需要,我就多跑一些路。”
這一跑,不知不覺就是10多年。
記不清送過多少快遞,收到多少來自村民的謝意。天氣熱,村民把飲料擰開,送到他手上,告訴他“你不喝我投訴你”;雨雪天,鄉親拉他進家里取暖,叮囑他“安全最重要”。過年了,有人拎著一條臘肉送進營業部,感謝他一直以來的照顧。檀世旺回來得知后,轉頭又找到那村民把臘肉折合成錢送還給他。
不僅“代送、代修”還“代買”
77歲的吳滿子經常收到子女寄來的包裹。有時是電器,有時是藥品,這些包裹無一例外都是由檀世旺轉交。每次送貨上門,檀世旺都會仔細叮囑老人家,電器怎么使用,藥怎么吃。老人說:“什么事情找到檀師傅,他都一口答應。”
快遞送了一路,招呼也打了一路。檀世旺與收件人,不僅是快遞員和顧客的關系,還是鄰里和鄉親。檀世旺的工作不僅包括“代送、代修”,還有“代買”。給行動不便的老人買菜買藥,是他最常做的事。
一戶住在半山腰的人家,車開不上去,徒步要走20多分鐘。檀世旺每次都幫這家老人帶米帶面,買菜買肉。“老人家里沒什么人,望著老年人可憐,我心里也不好受。”他說。
還有一些縣城里不好買的東西,檀世旺就會幫他們在網上買。
快遞送貨車在一戶人家門口停下,一位老人湊上來說:“檀師傅,我想托你買個鍋。”老人用手一比劃,檀世旺就知道了,滿口應承:“行行行,東西到了就送給你。”
原來,老人的鄰居托檀世旺買過一個小型電飯煲,每次煮一鍋剛好夠一個人吃。老人見了也想要,便委托檀世旺買。這樣的要求,他從來不拒絕。“老人一個人住,小鍋煮飯省電方便,也不浪費。這樣的東西在網上容易買到。”他說。
老人們的這種“依賴”,在檀世旺看來,是鄉親對自己的信任,也是鄉親們對自己工作最大的肯定。
有一次,檀世旺聽別人說“把快遞寄給檀師傅,就跟給自己家人一樣放心”。一下子,他的心情比客戶收到快遞時還開心。